蘇波出席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會議
發布時間:
2015-03-19 15:24
2015年3月3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在京召開電視電話會,宣貫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部署試點工作。財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昆,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蘇波,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王祖繼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
蘇波指出,重大技術裝備是制造業的脊梁,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是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為國防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我國作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當前,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極為深刻而重大的變化。我們必須站在國家全局的高度,把大力發展重大技術裝備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戰略任務。
與世界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還有較大差距,比如在前沿領域還存在空白,高端領域明顯落后,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等。這其中,首臺套應用難是制約瓶頸。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著力從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兩個方面同步發力,加快解決制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關鍵問題。要著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突破關系國計民生和經濟命脈的重大關鍵問題”的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與財政部、保監會三部門聯合,從首臺套應用難問題導向出發,組織開展專題研究,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反復溝通協調,最終形成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
這次建立的首臺套保險補償機制:一是堅持政府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政府建機制、搭平臺,將財政資金由直接補貼轉變為間接激勵,利用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激發保險功能,放大財政資金功效,以市場化方式轉移和分散風險,增加用戶采購首臺套的信心,推動產學研成果轉化,實現制造業、保險業互利共贏。二是突出重大核心裝備,本著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的原則,工信部組織制定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包括14個領域360多項裝備產品,作為本次試點的支持范圍。通過試點探索經驗,為今后高端裝備乃至整個裝備制造業保險工作提供可復制的有效經驗,推動制造業與保險業互利共贏。三是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明確制造企業自愿投保,保險公司自主承保。從方便企業出發,試點工作中對于保費補貼的申請流程也盡可能簡化,目前只保留了行業協會和專家對投保裝備的符合性審核,減少了首臺套認定環節。
蘇波最后強調,政策出臺后,要抓好組織實施。要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切實抓出實效。他要求,要加強組織協調,工信部繼續與財政部、保監會密切配合,明確分工,責任到位,做到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及時協調處理好政策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各地工信主管部門要認真學習,準確把握政策的宗旨要義,與當地財政、保監部門密切合作,制定具體措施,做好組織落實工作。要抓好政策落實,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與使用單位大多集中在中央企業,央企集團要組織好所屬企業的投保工作;各行業協會要協助三部門做好保費補貼項目的核查工作,跟蹤試點工作動態,反映企業訴求和行業情況,及時提出首臺套推廣目錄的調整建議。三是做好宣傳服務,要加強政策宣傳,做好供需對接和服務配套,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根據試點情況,逐步完善政策,形成長效機制,為推動重大技術裝備健康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保監會等部委相關司局的負責同志,北京市財政局、經信委、保監局的有關同志,有關裝備制造企業、用戶單位、保險公司、行業協會以及新聞媒體的代表等100余人參加了北京主會場會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分會場,省級財政廳(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保監局,以及當地部分裝備制造企業、用戶單位、保險公司等單位的代表參加了分會場會議。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