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工藝規程 制造業應探尋自己的兩化融合之路
發布時間:
2014-01-20 16:13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報 作者: 金達仁 發布時間:2014年1月16日
簡單說來,工藝規程是制造業企業必不可少的技術標準文件。它集先進技術和成熟經驗為一體,指導企業規范地加工零件和總裝產品,以確保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效率和運營效率。顯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制造業推進兩化融合,也應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先進的工藝規程。只有嚴格按照工藝規程去推進,制造業才能有效提升兩化融合水平,實現預定目標。
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當前,我國制造業正面臨著三大挑戰和壓力:
一是世界工業發達國家蓄勢占優和新興經濟體追趕比拼帶來的雙重挑戰。
二是世界經濟尚未持續強勁復蘇,國內經濟明顯放緩帶來的雙重壓力。
三是以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為代表,以信息技術應用和制造業發展深度融合為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挑戰和壓力。
面對這一嚴峻態勢,我國制造業惟有積極主動應對,加快推進基于兩化融合的產業結構調整,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而全面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廣義來看,兩化融合的目標是推動我國制造業朝著全球化、數字化、柔性化、精益化和智能化方向邁進,促使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基于這個目標認識,兩化融合涉及的范圍和深度,就不僅僅是以往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信息技術應用、軟件實施、業務流程重組、信息集成應用和網絡平臺建設;而應該是同步且重點推進企業經營、研發、制造、運營和服務體系的優化重組,產品研發能力和制造工藝水平的整體提升、加工設備及配套體系的更新換代和加工設備及車間工藝布局的優化調整等,特別是要促使它們與信息技術應用的緊密融合。
制造業兩化融合總體不樂觀
然而,我國兩化融合總體情況并不樂觀。評估結果顯示:2010年和2011年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均值僅分別為52.73和59.07。機床、船舶、汽車和鋼鐵等35個重點行業處于起步建設、單項覆蓋(功能模塊應用)、集成提升、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比例分別為31%、37%、22%、10%。其中,僅處于起步建設和單項覆蓋這個兩化融合初級階段的企業比例就高達68%。
將這些評估結果與制造業30多年的企業創新和企業信息化推進歷史作關聯分析,其問題的嚴重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制造業兩化未能全面深度融合,將使我國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乃至工業化進程失去很大的內生動力。這不能不引起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
究其原因,主要不是技術、資金和軟件問題,而是多數企業不按科學規律推進兩化融合,明顯缺乏應有的總體規劃和明確量化的應用目標;特別是這些企業在推進兩化融合過程中,既不對傳統、落后的業務模式、業務流程和管理體系進行全面、深入的優化重組,也很少對加工設備和制造工藝進行同步改造升級等,從而使兩化深度融合失去了必要的前提條件。
那么如何推進,才能有效提升制造業兩化融合水平?
此前,筆者曾有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制造業企業推進兩化融合,如同零件加工和產品總裝一樣,也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先進的工藝規程。也就是說,企業只有嚴格按照工藝規程去推進兩化融合,才能有效提升兩化融合水平,實現預定目標。
兩化融合工藝規程
通常,制造業兩化融合工藝規程主要包括以下八道工序和要求。
第一是加強培訓。企業應深入開展基于兩化融合的系統培訓,而不僅僅是以往的信息技術應用、軟件功能和實施專題培訓。通過培訓,既要提升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特別是主管領導和CIO的知識水平和整體素質,更要提升他們系統思考,科學推進兩化融合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是評估現狀。企業應圍繞自身發展戰略,央企應圍繞“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目標;委托專業機構定期開展基于創新發展的兩化融合對標分析和專題評估,找出差距,制定措施,持續改進。
第三是成立機構。企業應成立兩化融合推進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兩化融合發展目標、發展理念、發展規劃和項目投資預算,建立兩化融合工作績效考核機制,加強兩化融合投資效益分析,督促推進兩化融合項目實施并解決相關問題。
第四是制定規劃。企業應委托專業機構制定基于先進技術、創新發展、企業實際和需求分析的兩化融合總體規劃和技術改造規劃,并將其作為支撐體系納入企業發展戰略。整個規劃應具有創新性、先進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應用目標應明確量化,并分期分批推進實施。
第五是設計方案。企業應在兩化融合總體規劃和技改規劃審批通過的基礎上,視工作進度并委托專業機構對應用軟件實施、信息集成應用、網絡平臺建設、業務體系優化重組、加工設備和制造工藝改造升級等主要子項展開相應的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相關方案和設計也應體現創新性、先進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應用目標也應明確量化。
第六是選擇設備。企業應根據需求分析選擇設備,包括:應用軟件、網絡設備、加工設備、生產線和相關服務等。既要分析相關設備的先進性和適用性,更要考察供應商和服務商的能力、水平和信譽,且以招投標形式選定。與此同時,軟件公司要盡快轉變以往以軟件產品技術銷售和實施為主的經營模式,推動自身轉型升級,為企業提供高水平的管理咨詢和增值服務。
第七是推進實施。企業應根據總體規劃,有序推進項目實施。合理設定每個子項的階段和關鍵環節,明確每個階段和關鍵環節的目標、內容、范圍和成果。對主要子項的整個實施過程,應建立項目監理制,確保子項的成功實施。
第八是評審驗收。企業應科學建立兩化融合項目及各子項的評審和驗收機制。根據預定目標、內容、范圍和考核指標,理性、定量、定性地分析評估兩化融合總體項目及各子項的完成情況、整體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持續改進建議。對參與項目評審驗收工作專家的專業構成要合理配比。
總之,制造業推進兩化融合勢在必行,能否快速、有效推進兩化融合,實現預定目標;既是考驗企業科學推進兩化融合的能力和水平,更是考驗企業制定兩化融合總體規劃和推進項目實施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作者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管理工程分會常務理事)
相關報道
PPI降幅超預期凸顯制造業通縮壓力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5%,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4%,降幅超過市場普遍預期。
“PPI的跌幅比預期要大,說明當前經濟正承受一定下行壓力和通縮風險。”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
此前一些機構預測,2013年12月PPI同比跌幅或在1%至1.4%之間,如今,PPI環比連續第3個月持平,同比連續22個月負增長。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工業品價格回升乏力,制造業領域仍有通縮壓力。
“從2013年12月PPI同比構成看,2013年12月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1.8%,這是導致當月PPI同比繼續負增長的主要原因。”交通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具體來看,在生產資料價格構成中,采掘工業價格下降4.0%,原材料工業價格下降2.0%,加工工業價格下降1.4%。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PPI的持續負增長,與當前全球“弱增長、弱通脹”的格局基本吻合,說明全球經濟仍處于脆弱“再平衡調整”進程。
受全球制造業增長動能放緩的影響,目前各主要經濟體基本都處于階段性的工業領域利潤萎縮、PPI同比下探的局面。其中,2012年11月末,歐元區PPI同比增速為-1.2%,仍處于近年低位;11月美國中間產品PPI同比為-0.5%,目前美國工業領域利潤增速遠低于2009年第二季度的情形。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PPI同比漲幅為負1.9%,與2012年持平,目前,PPI已出現連續22個月同比負增長局面。
對于未來走勢,業內人士認為,受國內外因素影響,在未來幾個季度PPI同比下跌的趨勢可能還將延續,預計2014年一季度PPI同比平均下跌達1.1%。
不過,過去一年來,PPI同比漲幅呈現出明顯的“U型”趨勢,在去年5月份同比漲幅觸及負的2.9%的年內最低點后,PPI同比漲幅已開始緩慢上升。 (王宇 王培偉)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