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企業業績低迷 海外訂單逆勢增長
發布時間:
2013-08-06 10:38
盡管今年4月以來汽車銷售數據同比增速有回暖之勢,但上游汽車零部件行業卻依然寒意陣陣。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6月19日,共有28家汽車零部件類上市公司發布今年中期業績預告,28家公司凈利潤之和同比下滑22.42%。
國內汽車市場增速放緩,是造成零部件廠商業績低迷的主要原因。不過,為跨國車企配套的零部件廠商依然受益海外訂單的穩定增長。
國內車企配套商低迷
已經發布中報業績預告的這28家公司中,僅有6家公司預計業績將同比增長,11家公司預計業績將同比下滑,其他公司則徘徊在同比微增或微降之間。
同今年第一季度相比,汽車零部件類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并未出現明顯變化。今年第一季度,55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中僅有15家公司業績同比增長,汽車零部件行業整體凈利潤同比下滑了23.63%。已經發布業績預告的28家公司中,有7家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業績同比增長。
作為一汽、江淮 、東風 、奇瑞等多家大型整車企業的一級供應商,汽車制動系統生產商萬安科技 (002590)剛剛上市就經歷著汽車市場寒潮帶來的業績尷尬。公司在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69.29%,同時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下滑50%至80%,公司認為是受汽車行業市場需求增速放緩所影響。
在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日益下滑的背景下,作為自主品牌車企奇瑞、江淮的油箱主供應商,順榮股份 (002555)也經歷著業績下滑。公司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78.48%,預計今年上半年整體情況不會好轉,凈利潤將同比下滑60%至80%。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收到的政府補貼將同比下滑1150萬元,而管理費用卻在增加。
新朋股份 (002328)這家正在轉做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公司,在項目尚未達產的情況下,業績情況不容樂觀。公司第一季度業績同比下滑94.45%,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下滑六成至九成。公司表示,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制造業正面臨更嚴峻的市場挑戰。受部分主要客戶訂單下降的影響,加上經營規模擴大導致運營成本增加、新項目研發持續投入等綜合因素,公司預計業績下滑。
海外訂單逆勢增長
在預計業績同比增長的6家公司中,盡管預測增幅均未超過40%,在低迷市場中呈現出一些亮點,不過這些公司的客戶多為跨國車企。
中原內配受益于出口市場的增長,訂單供不應求,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增長15%至40%。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IPO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全部投產,盈利能力逐步釋放。民生證券研究顯示,受益國際市場訂單轉移以及歐美汽車市場復蘇,公司出口業務爆發式增長。公司在北美市場主要為通用、福特 、克萊斯勒 、康明斯、國際卡車等客戶配套,商用車市場占有率40%,乘用車22%;在歐洲市場公司已成功進入奔馳 、沃爾沃 、菲亞特 、標致 -雪鐵龍等國際知名企業的全球采購體系。
京威股份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將同比增長10%至40%。海通證券研究顯示,2011年公司對南北大眾 、奔馳、寶馬的一級配套收入占比為75%,其中三大德系豪華車奧迪 、寶馬、奔馳的一級配套收入占比47%,是名副其實的豪華車配套企業。近兩年豪華車的銷量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帶動公司快速發展。
廣東鴻圖在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了5.01%的情況下,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增長0%至30%。公司表示,根據公司產品銷售市場預測,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將穩步增長,同時公司有效控制各項成本費用,由此預計業績將同比略有增長。
據東興證券調研報告,公司主要產品為汽車零部件與通訊件壓鑄件,2009年兩者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70%和30%。公司汽車壓鑄件訂單飽滿,國外訂單情況好于國內,國外客戶有通用、克萊斯勒等;國內客戶為廣汽本田、東風本田等。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汽車市場增速放緩主要原因在于需求不振,而非供給原因。在用車成本升高、交通擁堵、停車困難、限行限購等因素制約下,汽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很難重現。由此,零部件行業公司必須尋求技術和質量的突破,爭取優質整車客戶,才能在行業中脫穎而出。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