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廣義虛擬國家競爭力指數首次發布 中國列第三
發布時間:
2014-07-21 09:42

2014年度廣虛國家競爭力指數排名
7月5日,在2014年廣義虛擬經濟論壇暨2013年專項中期檢查會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廣義虛擬經濟研究所(簡稱“中航工業廣義虛擬經濟研究所”)在北京首次發布了2014年度廣虛國家競爭力指數報告。該指數報告顯示,在篩選出的50個國家中,美國、法國、中國位列前三名,中國自2001年以來廣虛國家競爭力指數一路走強,排名從第七位上升到第三位。廣虛國家競爭力指數由綜合指數和軍事威懾力指數、經濟控制力指數、文化吸引力三項分指數構成,該指數報告得出如下結論。
廣虛國家競爭力綜合指數:世界格局“一超多強”,美國遙遙領先,中俄強勢崛起
2014年廣虛國家競爭力綜合指數,排名前列的國家依次是美國、法國、中國、英國、德國、俄羅斯和日本,與2001年相比,美國一直是世界霸主,指數遙遙領先,中國和俄羅斯分別上升了4位和5位,呈現強勢崛起的趨勢,英國、德國和日本則分別下降了1位。
軍事威懾力指數:美俄雙寡頭壟斷,強國壟斷優勢明顯
軍事威懾力指數排名,美國、俄羅斯分列第一、二位,英國、中國和法國同處第三梯隊。從集中度來看,排名前列的國家軍事威懾力指數的集中度極高,說明在軍事威懾力上,強國的壟斷優勢最為明顯,特別是美國,軍事霸主地位毋庸置疑。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和日本也擠進前十,以色列排名大幅躍升。
經濟控制力指數:中韓快速上升,中國躋身第二
經濟控制力指數排名,中國、韓國在2001年以來實現快速上升,中國上升10位,躋身第二,成為舉世矚目的發展中大國,韓國上升9位,闖入前十。排在第一的仍然是美國,但是經濟控制力的壟斷優勢已明顯不及軍事威懾力。
文化吸引力指數:歐洲實力顯著,中國不升反降
文化吸引力指數排名前十國中,歐洲國家就占了六席,歐洲整體的文化吸引力占有絕對的優勢。從國家層面來看,仍然是美國排名第一,但是,相對于軍事威懾力和經濟控制力,國與國之間在文化吸引力指數上的差距更小,說明排名靠后的國家實現趕超的可能性也更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文化吸引力指數排名不升反降,下降1位到第9位,如何提高一個傳統文化大國在當代的文化吸引力亟待深入研究。
廣虛國家競爭力前七強:分為“體系均衡”型、“各有所長”型、“歷史抑制”型三種類型
從“三位一體”的廣虛國家競爭力體系來看,美國是絕對的世界霸主,且在軍事威懾力、經濟控制力、文化吸引力三個方面競爭力體系均衡、遙遙領先,與之類似的是英國,反映出一個老牌發達國家“體系均衡”的特征,但是,雄風漸落。
法國、中國和俄羅斯可以稱之為“各有所長”型,這三個國家分別在文化、經濟、軍事方面表現奪目,特別是中國和俄羅斯呈強勁上升趨勢。
德國和日本可以稱之為“歷史抑制”型,這兩個國家同受二戰等歷史因素的影響,軍事威懾力較弱,經濟控制力和文化吸引力較強,但是,德國和日本面對歷史的態度截然不同,德國勇于承認錯誤、努力克制軍事發展,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接納,而日本軍國主義思潮盛行,2014年4月日本安倍政府正式通過了“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目前又悍然解禁集體自衛權,預計不遠的將來,其軍事威懾力指數排名將大幅提升,這不得不引起全世界的警惕。
表1 軍事、經濟、文化三項分指數排名前十的國家

新時代呼喚新型國家競爭力評價體系:“廣虛主導權”與“巧實力”戰略不謀而合
據悉,該指數的理論基礎是2004年林左鳴提出的包含軍事威懾力、經濟主導權、制文化權在內的三位一體的“廣虛主導權”的概念。他建議要以制文化權為主導,實現文化、經濟和政治軍事三位一體的軟、硬實力的協調發展。不謀而合的是,2007年,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提出了包括政治軍事、經濟實力和跨國關系的“巧實力”戰略,并對美國外交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21世紀,國家間的競爭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維空間”深入展開,通過展現強勁的軍事實力和戰略威懾、爭奪全球經濟主導地位和話語權、輸出強勢文化價值觀等手段,一國可以有效地向世界輸出“信心供應鏈”,進而重塑國家競爭力估值。當今社會,國家競爭更多地體現于軟、硬實力的協同與融合。縱觀當今國外發布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國家競爭力指數,大都圍繞國家經濟增長的有關因素,各有局限性,如何在這種新視角下衡量國家競爭力一直是一種空白。中航工業廣義虛擬經濟研究所在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借鑒了國際研究機構對國家競爭力的研究方法,構建了一種新型的國家競爭力評價體系——廣虛國家競爭力指數,填補了這一空白。
廣虛國家競爭力指數除了考量體現物質態硬實力的軍事和經濟維度,還增加了體現信息態軟實力的文化維度;并在指標的選取上強調要能反映出一個國家在軍事威懾力、經濟控制力、文化吸引力等人們心理層面影響的測度。
廣虛國家競爭力指數計算方法可靠、數據權威、結論客觀
廣虛國家競爭力指數的研究方法主要借鑒了國際上慣用的國家競爭力的評價方法,本著代表性、精煉性、客觀性、數據的可獲得性的原則,精選出15個指標。在綜合考慮國家的資源稟賦、經濟發展、國際影響、媒體熱度等多種因素的基礎上,篩選出50個最具影響力的重點國家作為研究對象(這50個國家覆蓋了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10個國家、人口最多的9個國家、G20組織和“金磚”五國全部成員國、以及74%的OECD組織成員國)。指標全部為具有統計數據的硬指標,所采用的數據全部來源于世界銀行、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等國外權威數據庫。不僅測算了2014年度50個國家的廣虛國家競爭力綜合指數和三個分指數,還對2001年度也進行了測算,既便于國家之間橫向比較,也便于國家自己縱向比較。該指數的提出能夠更加全面、客觀地對國家競爭力進行測度,并增強我國在國家競爭力排名領域的話語權。
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認為,在國家競爭、國際比較的背景下,綜合國力成為了一國競爭力的重要基礎,為國家競爭力提供了“要素條件”。中航工業廣義虛擬經濟研究所提出的這種新型的國家綜合競爭力評價體系——廣虛國家競爭力,為從全球視角充分認識中國的綜合競爭力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分析框架和評估工具。

圖2 2014年廣虛國家競爭力指數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