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改革機遇 加快行業協會轉型發展
發布時間:
2014-08-05 09:38
“在當前經濟形勢面前,越是下行壓力大,行業協會商會的地位和作用越會凸顯,這是建立服務型行業組織的最佳時機。”在日前召開的2014中國行業協會發展論壇上,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在致辭中指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開啟之年,行業協會商會面臨當前社會組織管理制度的改革形勢,要明確方向,適應形勢,找準定位,轉型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指出,行業協會在助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獨特作用,要把握社會組織改革的方向,妥善處理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行業協會要自立、自強、自律,破解發展瓶頸,實現轉型發展。
破解發展瓶頸 加強自治管理
顧秀蓮指出,面對改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面對當前協會改革的形勢,行業協會商會要加強協會自治建設、自身能力建設和品牌協會的培育建設,加快轉型發展。行業協會商會應充分發揮協助政府、幫助企業、行業治理、服務社會的作用,為實現調結構、促改革、轉方式、惠民生的目標做出貢獻。
李毅中作題為“改革轉型,自立生存,自強發展,自律共進,促進行業協會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的主旨講話時強調,經過20多年的實踐,下一步,改革有必要、有條件、有基礎制定行業協會改革的頂層設計、總體方案、指導意見和實施細則。應處理好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中的難點和問題,妥善處置一業多會,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制度。
針對立法滯后、稅費負擔過重、人才缺失等行業協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李毅中強調,要破解發展瓶頸,在重大的發展機遇面前,行業協會要堅持自立生存,拓展服務路徑;堅持自強發展,增強內生動力;堅持自律共進,守法誠信,健康發展。
國資委副主任王文斌充分肯定了行業協會在發展市場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說,行業協會的改革和發展與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和要求是一致的,改革的實質是回歸行業協會市場化性質,促進行業協會內部關鍵機制的市場化轉變,目的是要使協會的面貌更加清晰,內部治理更加和諧,發展更具活力,作用更為廣泛,真正實現行業協會的自治管理和健康發展。
因此,行業協會要著眼大局看長遠,積極主動作為,適應改革,主動改革。王文斌建議,行業協會要積極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認識、堅定信念,樹立適應改革、自我轉變的自覺意識。要切實完善內部治理,發揮會員大會、理事會、秘書處規范化建設和(廣義上的)企業家辦會系統治理功能,提升民主管理水平。要切實處理好新的管理制度下組織設立、變更等自治管理中的重要事務,加強自我調節、切實管理好自己。要進一步提升品牌服務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要繼續高質量地做好行業基礎服務,在經濟社會轉型中搞好服務引領,體現應有的責任擔當。
完善配套政策 穩妥處理脫鉤
針對行業協會的市場化改革可能會出現和現實存在的一些風險問題,王文斌指出,這需要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會員單位共同努力,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健全制度體系,完善配套辦法,強化服務保障,確保改革平穩有序進行。
為加快推進行業協會改革發展,李毅中提出六點建議。
一是加快行業協會立法進程,以滿足當前行業協會發展的緊迫需要。建議將行業協會立法工作列入國家立法規劃第一類項目,如果近期出臺法律有難度,應先期修訂出臺相關的國務院法規,保障行業協會規范化運作。
二是改革的有效實施應當做到保障在先。政社分開要實現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必要的外部監管和服務保障必須同時跟上,社會的配套改革也要相應協調進行,要慎重把握關鍵問題。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培育行業協會發展壯大。
四是落實政府職能轉變,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政策。
五是推進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六是建立健全行業協會參與協商民主的機制體制,確立行業協會協商民主的主體地位。
關于政社分開,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李勇表示,這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不僅有技術性的問題,更有思想認識的問題,不僅有歷史的問題,更有現實的問題,改革的難度很大。
李勇認為,脫鉤工作要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現在一些行業協會和商會,對脫鉤改革有想法,除了部分行業協會商會自身能力偏弱、專職人員質量不高、素質不高、能力不強以外,政府的資金支持、職能轉移、稅收優惠以及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職稱評定、社會保障等配套政策不到位,也是行業協會商會顧慮的重要因素。脫鉤工作涉及的人員、編制、資產、財務等諸多事項都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配套措施和配套政策,做到扶上馬、送一程、保一路。
脫鉤工作還要同步加強綜合監管,脫鉤后,全國近70000家行業協會和商會被推向市場,在新舊體制銜接過渡的過程當中,如何同步的加強和監管,確保行業協會和商會保持良好的發展秩序,將是脫鉤工作需要著重解決的難點問題。
李勇強調,脫鉤不等于脫離黨的領導和政府的管理,要實現對行業協會和商會既放得開又管得住,這就要求政府各個部門一定要改進和創新工作方式,通過行業規劃,職能轉移、政策引導、購買服務、業務指導等多種方式,加強對行業協會和商會服務的引導,規范行業協會商會發展秩序。脫鉤后,各行業管理部門、相關職能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會上,中國工經聯執行副會長王秦平發布了《中國行業協會發展報告2014》。該《報告》是我國目前惟一反映行業協會方面較綜合性、系統性的資料,也成為社會各界了解行業協會的重要窗口。報告的編撰無論是對于梳理行業協會發展的脈絡,還是促進我國行業協會的改革與發展,以及建立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管理組織體制機制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