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到底還行不行?李克強五句話回應
發布時間:
2015-09-14 11:33
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9日在大連開幕。每年夏季論壇上都有一場特殊的“高端訪談”。“采訪人”是全球頂級跨國公司的業界大佬和知名媒體人,而“受訪人”則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在世界經濟處于深度調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發展潛力最大的國家,中國經濟的表現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的走向。中國怎么說、怎么做,牽動著世界經濟的神經,國際上唱衰中國的聲音近來也不絕于耳。
怎樣看待中國及全球經濟形勢?如何應對A股異常波動?人民幣貶值會引發貨幣戰嗎?全球期待中國總理的答案。
【疑問一】中國經濟還能增長嗎?
李克強:“中國經濟的確受到下行的壓力。但中國的經濟形勢是形有波動,勢仍向好;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中國政府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解讀】總是一些人擔心中國經濟不再增長,李克強的回答再次給予世界信心。一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這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另一方面,GDP的增長伴隨著700萬的新增就業,伴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環境的不斷改善,這樣的增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疑問二】中國經濟未來靠什么增長?
李克強:“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在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經濟穩中趨穩,但穩中也有難。短期波動難免,但基本政策取向不會變。”
【解讀】下一步靠什么來保持增長?總理說得非常明確,那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雙創”,中國正在推進結構性改革,從而帶來結構性調整,比如消費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60%,服務業比重接近50%。在結構性調整的過程中,一些短期指標波動難以避免,但不會影響經濟的整體運行。
【疑問三】穩市政策會妨礙金融改革嗎?
李克強:“對股市采取措施是為了防范風險,這是國際通行做法;金融體制改革方向不會變、步伐不會停。”
【解讀】中國6、7月間股票市場出現的異常波動引發了外界諸多猜測和疑慮。中國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來穩定股市,目的主要是為了防范國際金融市場風險的蔓延,這樣做既是國際通行做法,也符合中國國情。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會停滯。恰恰相反,中國仍將“堅持市場化和法治化的方向”,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正如總理說的“方向不會變、步伐不會停”。
【疑問四】中國的政府債務會引起大的風險嗎?
李克強:“風險是可控的,因為債務率水平還是比較低的。”
【解讀】李克強給出了三點解釋,證明擔心政府債務是“多慮”的:一是中央政府的債務不到GDP的20%。而IFM數據顯示,美國2014年聯邦政府債務是GDP的105.6%。二是地方政府債務中70%以上是投資性的、有回報的。第三,中國政府目前正在規范地方債務的發行,采取“開正門、堵后門”的原則,地方存量債可依法發行債券,但不能突破國務院限額;同時中央堵住后門,不會為地方債作擔保。
【疑問五】人民幣貶值引發“貨幣戰”?
李克強:“人民幣兌美元的實際有效匯率還是有比較大幅增長,中國是‘躺著也中槍’;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更不愿看到‘貨幣戰;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
【解讀】說人民幣能保持基本穩定是有充足依據的。總理用事實進行了反駁,本屆政府成立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經上升了15%,最近人民幣匯率確實有微調,但這是因為許多其他國家的貨幣兌美元大幅下跌了。而針對中國成為國際經濟風險之源的擔憂也是沒有必要的。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目前有比較充足的外匯儲備,而且貨物貿易的順差還在增加,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中國和世界經濟高度融合,真的發生了“貨幣戰”對中國也是有害的。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