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實融合 杰牌一臺減速機的加“數”前進
發布時間:
2023-07-26 09:11
減速機是衣、食、住、行等工業生產各個領域的關鍵核心零部件,被譽為機械工業的“芯片”。
靖江街道的杭州杰牌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享譽海內外的專業生產智能齒輪減速電機和智能傳動方案的“領軍企業”。
成立于1988年的這家“老字號”企業,心無旁騖專注于這個細分行業35年。
如今,杰牌傳動打造的“未來工廠”,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了一臺智能齒輪減速電機的智能制造之旅和智能監測運維,推動了企業從專業化向智能化的新賽道切換。
初識杰牌,感覺它似乎是一個產品。
也對,它確實是個產品——減速機,而且是個系列。
但杰牌也是一家企業,叫“杰牌傳動”,土生土長在有著深厚制造業基礎的蕭山。
經過幾十年的厚積薄發,如今,杰牌更像是一平臺,一個系統,一個生態。
作為首批蕭山區專精特新的標志性行業企業之一,它業已成為細分領域的“小巨人”。
8000元起家
力爭做業界翹楚
1988年11月8日,杰牌“出生”在靖江街道義南村。
創始人陳德木,從8000元起步,在一個小小的車間里,生產減速機配件,給國內外同行做代工。
研發技術,拓展市場,擴大規模,杰牌在一天天“長大”。隨后,旗下不斷“擴軍”,擁有了萬杰減速機公司、杰牌傳動科技公司、科曼薩杰牌建設機械公司,企業擁有多個具備世界一流技術的產品。
公司采用世界領先、全套歐美進口設備及工藝,嚴格按照行業標準向國內外客戶提供各類優質工業減速機、減速電機及塔式起重機,產品出口歐美,與世界同行的“巨頭”同臺競技,成為國內“行業整體傳動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佼佼者。
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星星之火”,經過20多年發展,減速機行業在國內已成“燎原之勢”。野蠻生長導致行業產能高度過剩,呈現了“低端粗制濫造、中端互相模仿、高端依賴進口”的局面。
2015年,陳德木基于行業現狀認識到:企業再不改革就會陷入泥潭,失去核心競爭力。他決定“斷臂革新”,對企業進行“外科式”的大手術。
當年9月30日,他將全體員工數百人,拉到寧波進行“西點軍校”式的殘酷訓練。這場耗資百萬元、為期七天的魔鬼訓練班上,陳德木請來了業界級專家為員工上課,分析行業形勢,為企業找病根、開藥方。
“沒有標桿,我們自己要成為標桿”。隨后,以再造“新杰牌”為長期目標的改革拉開帷幕。這次改革不僅顛覆了過去的企業組織架構、管理模式,還重塑了新的企業文化,構建了新生態系統。
新杰牌,新定位——堅持“專業化、智能化、全球化”發展規劃,致力于智能工廠+智能產品+智能服務等工業4.0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啟動“杭州品牌、中國品牌、世界品牌”品牌建設計劃,為全球客戶做好產品,成為智能傳動方案提供商。
2018年1月1日,總投資5億元的杰牌智能傳動項目奠基儀式舉行。從專業化向智能化方向變革升級,從生產制造型企業轉型為制造服務型企業落子。推進精益生產、建設智能工廠,成為杰牌二次創業和轉型升級的“新利器”。
確保10年領先 做有品牌的減速機
堅持100年,做好一臺減速機,匠心打造行業百年企業,這是杰牌的“終極目標”。
從蝸桿減速機、齒輪減速機、塔式起重機到智能傳動方案提供商,杰牌目前已經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要想成為偉大的“百年企業”,就要走向國際舞臺。為此,杰牌傳動相繼在歐洲和美國成立交付中心及分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同時,公司啟動上市計劃,成為“社會化”企業,謀求更大發展。
2018年12月3日,杰牌同阿里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布將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共同打造數字化工廠和產品,開啟了智能工廠、智能產品、智能服務的新征程。
如今,“以訂單為源頭的信息系統、以產品為中心的精益生產、以裝配為平臺的精準交付”為要求建設,杰牌正通過與阿里云、SAP和漢得等科技企業合作,打造一家符合中國制造2025,確保10年領先、爭取20年不落后的中國齒輪行業智能制造示范企業。
陳德木表示,公司對標德國友商,聚焦智能傳動方案,最重要的是實現國產替代、自主可控。他介紹:“我們這個領域幾乎沒有人講品牌,并且把代工作為很驕傲的做法,但是我們十年前停止了代工,杰牌是中國齒輪行業第一家以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在全球銷售的公司。”
展望未來,陳德木說:“杰牌未來要以杰牌智能傳動研究院為引領,打造人才高地,實現自主可控;以科創中心為平臺,構建產業生態,實現五鏈互聯,從供應鏈管理到創新鏈整合、產業鏈發展、價值鏈協同到生態鏈建設;最后再以未來工廠為基礎,聚焦專精特新,實現隱形冠軍。”
在產品生產制造上,杰牌的目標是100%的交付合格率,100%交付準時率。杰牌智能傳動未來工廠整體規劃基于全價值鏈精益生產最優方案實施,從產品策劃、設計驗證、加工檢測、裝配試驗、倉儲物流、銷售服務、人力資源、經營計劃到公司的戰略規劃,一次想通、整體規劃并協同推進,才能真正推進這項工作。
加“數”前行 推動企業數字化變革
5年調研,4年規劃,3年建設,2年聯調,1年達產,杰牌從零起步,用了15年時間打造了全國同行中的首家“未來工廠”。
現在,企業完成了數字化轉型,從生產制造企業轉型為制造服務型企業,更是成為中國“智能傳動方案提供商”的頭部企業,賦能其它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致力于打造“立足中國,服務全球”的生產理念。
杰牌現在布局了四個智能工廠:箱體智能工廠、齒輪智能工廠、電機智能工廠和裝配智能工廠。同時,擁有運營指揮中心和智能中央立庫。
杰牌工廠標準追求的是7天交貨,現在最快可以4個小時交貨。通過什么完成提速?就是實現精準計劃、精準物流、精準交貨,因為都是后臺數據來控制。
通過運營指揮中心,指揮每一個物料,杰牌把它叫做“五流合一”:物流、信息流、人流、資金流、價值流,實現五流合一。從原材料到出庫,全流程都在數據中心自動化完成整個流程。
據了解,在該領域,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仍停留在行業1.0版階段,主要聚焦于蝸桿減速機、齒輪減速機等單純傳動類產品的生產;少數企業在進行2.0版的探索,努力拓展減速機、電動機、變頻器等傳動方案與系統。
而國際知名企業則在3.0版位于領先地位,在傳動系統、驅動系統、控制系統等全方面都占有優勢。杰牌的定位則是4.0版,重點打造整體傳動方案、智能傳動方案與智能數字技術,努力成為“智能傳動方案提供商”。杰牌智能傳動方案市場定位是立足中國、出口歐美、服務全球。
當下,蕭山區積極倡導“強鏈補鏈”打造未來工廠。杰牌積極響應,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五鏈互聯”,從供應鏈管理、創新鏈整合、價值鏈協同、產業鏈發展再到生態鏈建設,實現精細量化推進精益生產。
未來工廠的定位就是體驗專精特新,實現共同富裕。此舉意味著,杰牌正運用智能產品來建設智能工廠,再去生產智能產品,為所有要建設智能工廠的企業提供智能產品、智能服務、智能體驗,來打造智能人才,再實現自主可控。
“讓真正的中國專精特新能夠像德國的隱形冠軍一樣,立足中國市場,服務全球市場,最終打造中國世界品牌。”陳德木表達了對企業創新發展的愿望。
記者手記
一條制造之路走到底
大凡每個成功的企業,背后都有著不平凡的故事。杰牌也如此,它的創始人陳德木,其實是草根創業,干過建筑工人,也做過機修師傅。1988年,他憑借對機械的興趣,借了8000元開啟了創業歷程,走上了一條當時看未來還不可“期”的制造業之路。
杰牌從創業伊始,就“野心”很大。企業當初是生產蝸桿減速機開始的,彼時國內也有蝸桿減速機的企業,但相對市場定位比較低。
而杰牌的定位一開始就是要替代進口,所以就為國外的客戶做代工,“偷學技藝”。老外對產品質量要求極高,在代工過程中,杰牌產品的質量“倒逼”逐步提升。
為了更好生存、更好發展,杰牌又開始了二次創業,當時主要任務是改變關鍵核心物件問題。從零配件、成品代工起步,杰牌不斷積累技術、管理經驗,并對歐美國家的標準建設出臺了企業的產品體系。到2009年,杰牌傳動已經成為國內業內的領軍企業。
企業創始人經歷觸動很大的兩次飯局,又激勵了杰牌開始思考企業未來的發展之路。一次飯局,有人問陳德木:您有幾個樓盤?答:一個樓盤都沒有。還有一次飯局,有人問:您有幾支基金?答:一支基金也沒有。
陳德木努力思考企業的“未來之路”:如果把減速機當作杰牌傳動的主業,能夠做到全國前十,甚至世界前十;但如果做房產或者其他,杭州前十都不可能。怎么轉換賽道?杰牌決定靜下來,深度思考杰牌未來到底要什么、做什么。
從2009年開始,杰牌花了5年的時間,去歐洲、美國、日本等地做減速機的行業調研,從汽車行業看到航空航天行業,最終堅定了“制造業一定代表未來”的決心:這條路就是要“走到黑”了。
杰牌開始了“三次創業”:創建一個面向未來的制造業工廠。并提出了全新的定位:行業里沒有對標企業,那就自己來做標桿。成為行業的創新者、變革者和引領者。
從2018年杰牌傳動智能工廠開工建設,到2021年項目建成投產。如今,杰牌再次實現了轉型升級、蝶變重生,智能工廠將原先的離散制造變革為流程制造,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當下,杰牌把中國標準、美國標準、德國標準和日本標準集成,出臺了“杰牌標準”,并實施到全流程領域,確保了整個項目定位10年領先,20年不落后。自身加壓提檔的杰牌,正打造一個智能工廠的全新宏偉藍圖。
科技和創新,雙輪同驅動。一直在探索的杰牌,未來可期。
來源蕭山區人民政府官網(劉殿君)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