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到技術紅利 機器換人撬動工業轉型
發布時間:
2014-01-13 18:30
鎮海新聞網訊(記者吳巍 通訊員經信)上料、加工、成型、出料……12月18日,在寧波埃美柯銅閥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生產線上的機械手正重復一個個簡單的動作,一個粗糙的閥體毛坯很快就變成了標準的閥門部件。
公司副總經理吳鷹說,2012年起,公司分兩期推進年產40萬件閥門、水暖件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二期項目于今年11月底建設完成,設備調試完畢,已投產,預計可年增閥門30萬只,水暖件10萬件,可減少人工60人左右。
項目總投資2500萬元,全面采用自動化生產線設計,實現產品生產從毛坯加工到裝配、測試、包裝等各環節全面自動化,零件進料、出料全部采用全自動機械手。“主要是對原有生產線設備提升改造,引進多種國際、國內行業先進的加工、研發、檢測設備用于企業產品研發、生產和檢測。”吳鷹說。
“只要設定參數,機械手就開始工作。”吳鷹說,將原本分散的閥門生產各個工序整合為自動化生產線,從原先以熟練工人為主體轉換為以設備為主體保證產品品質,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工人工作強度降低,從原先的被機器束縛轉為管理機器。記者順著吳鷹手指方向看去,偌大的生產車間整齊排列著10余臺設備,僅配備了兩名工人。
類似的變化也發生在夏廈齒輪有限公司。這兩天,公司滾齒車間主任沈智斌正忙著調試改造后的滾齒機。今年初,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從國內外引進7臺全自動滾齒機,代替原有的42臺傳統滾齒機,生產場地節省75%,一線員工減少47%,總產量卻有望從去年的1200萬件提高到1800萬件,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
“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企業招工難影響訂單完成,利潤空間縮水,提高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是大勢所趨。”沈智斌說,夏廈齒輪今年申報了市重點產業技術改造專項(機器換人專項)項目,對年產150萬件汽車座椅調節機構總成生產線實施技改,嘗到甜頭后還將持續推進“機器換人”。
今年以來,區經信局把實施“機器換人”工程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通過建立健全重大技改項目“一企一策”制度和“企業+項目”雙向扶持機制,鼓勵以設備投資為重點的有效投入,引導企業通過“低端換高端、機械換數碼、單臺換成套、人工換智能”等形式,加快生產設施自動化改造,提高畝均、人均產出,向用工少、占地少、能耗低、技術高、產出多的方向努力,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我區企業通過采用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代替繁重的手工操作,大幅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
據統計,今年我區共有58個項目入選區級重點產業技改計劃,涉及“機器換人”項目28個,總投資達4.2億元。其中年內可完工的項目20個,可減少用工崗位1000個以上。埃美柯、金海電子、愛立德汽車部件、家聯塑料科技、夏廈齒輪、紅杉高新板業6家企業入選市重點產業技術改造專項(機器換人專項)項目計劃,總投資2.1億元,建成后可減員300多人。
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機器換人”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企業作為實施“機器換人”工程的市場主體和落腳點,應增強自覺意識,主動開展“機器換人”,提升企業生產效率。相關職能部門則從政策支持、行業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成為“機器換人”的倡導者和服務者。
微信公眾平臺